7月2日,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“数字‘湘’村,云护高椅”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南怀化高椅古村,探访当地著名剪纸艺人黄杏奶奶,并在月光亭内观赏了一场极具特色的傩戏表演,近距离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。
高椅剪纸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主要流行于会同高椅一带,是一种使用剪刀或刻刀在红纸上剪刻花纹,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。
当实践团走进黄杏奶奶的家,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墙的照片和剪纸作品。
黄杏奶奶指着墙上的照片,热情地介绍着前来学艺的国内外访客。
“年纪大了,写不动了,写不出来了。”黄奶奶谦虚地说,却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本泛黄的戏本。纸页虽已破损,但都被她细心地用胶带粘好。成员们透过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文字,看到了老人对传统文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。
在剪纸展示环节,红色的纸张在她手中变幻出各种精美图案,每一刀都精准到位。当被问及最满意的作品时,她笑着说:“都像自己的孩子,如果非要选,《鲤鱼跳龙门》最有意义。”这幅寓意吉祥的作品,承载着老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。
黄杏奶奶透露,她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剪纸,如今已是家族第五代传承人。“过去讲究传男不传女,现在不一样了,只要想学,我都教。”她还创新教学方法,针对不同年龄的学员设计不同内容。
傩戏,又称鬼戏,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、驱瘟避疫、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。临近中午,实践团有幸在高椅古村的月光楼观赏到了高椅古村的独特傩戏艺术。
演出开场后,身着色彩鲜艳传统服饰的傩戏演员,佩戴造型古朴夸张的傩戏表演面具登上月光亭舞台。面具雕刻精细,不同的造型对应不同的角色与寓意。随着铿锵锣鼓声响起,演员迈着稳健步伐,配合古朴唱腔,让庄严肃穆的祭祀氛围瞬间弥漫全场。傩戏演员们以诙谐的动作将人物角色展现得活灵活现。表演高潮处,傩戏绝活喷火惊艳全场,赤红火舌冲天而起,在月光亭飞檐下翻卷,火焰映照在傩戏表演面具上,光影交错间,视觉冲击强烈,更添神秘色彩,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。
高椅傩戏作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融合了当地巫术仪式与民俗特色,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此次展演,古建与傩戏相得益彰,喷火等绝活更是让团队成员连连叫好,让团队成员直观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,增进对非遗的认知,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嘉伟 通讯员 吴欣玥、刘蓉 摄影 石禹炘)
金勺子配资-金勺子配资官网-线下配资官网-实盘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